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人的思想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菲律宾,数量众多的华人华侨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重要议题。在西班牙殖民时期,殖民政府对华侨实行种族歧视额压迫政策,全菲没有一所正规的华文学校,也根本谈不上华文教育。19世纪中期后,少数富裕华侨开始送子女回国入私塾。1898年,菲律宾沦为美国的殖民地,美国把教育当作统治当地的一种重要手段,于是华侨学校应运而生。
1382cm太阳在线玩游戏“SEE SEA”海外游学“一路菲行”实践队决定从菲律宾华校观察开始,调研中式传统教育在菲律宾的市场和影响力。为了体会华校这一特别的教育模式,7月31日,菲行的队员们首先到宿务东方学院进行了拜访。宿务东方学院是一所拥有91年历史的老华校,建校时间仅次于马尼拉的中西学校和怡朗的华商中学。学校正门的校训牌书“忠信、孝悌、廉耻、礼义”。这“八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作为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语出王岐山)。东方学院带有年代感的校训墙,体现出的,是生机勃勃、经历了漂洋过海依然得到传承了的中华文化。学校门厅墙壁上悬挂着毛主席、周总理、孙中山等名人画像,画像下用中文繁体字标示。为了了解更多关于东方学院的情况,团队和当地学生进行了沟通。我们了解到,东方学院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大学等多个教育阶段,均是面向整个菲律宾招生。当被问及学生是否会说汉语时,东方学院的学生告诉我们目前通常小学阶段的汉语基础教育做的比较完善,小学生通常会说日常的汉语,高中和大学生由于来自当地不同族群,会提供中文选修课,但是大部分学生不会说中文。可以看出,华校已经和菲律宾其他学校一样广泛为民众所接受。对于小学生阶段,中文教育做的比较好。高中和大学受限于实际生源,提供中文选修课不失为一种恰当的方式,有助于青少年了解更多关于中华文化的内容。校内处处充满的国学气息,无形中形成一种文化感染。
经历“菲化”过程后的华校,已经不复往昔的辉煌。我们了解到,为了改进教学模式、更好地发展华文教育,东方学院院长许淑伟曾亲赴大陆,学习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并亲临中国的幼儿园、大中小学、观摩实际教学。近年来,东方学院小学和初中开始使用国家汉办赠送的《汉语》教材,老师们积极探讨、认真备课,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实用,学生们学习汉语的热情也不断提高。
在马尼拉,菲行团队深入中国城,找到了菲律宾华文教育体系最完善的华校——中正学院。中正学院,英文名为Chiang Kai Shek College,是1960年由中正中学与华侨师范专科学院合并改制而成。中正中学建于1939年6月,由侨界耆宿王泉笛先生联同侨界热心人士积极筹备,得到众多华侨的鼎力支持。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践行抗日救国的艰巨使命,华侨纷纷尽自己所能捐资捐物支援战争,积极组织兴办学校解决大批青年的教育问题,满足华社对华文教育的需求。中正中学就这样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应运而生。
结合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目前,菲律宾华文学校的总数已达168所,在校生10万余人,华文教师3000余人。其中以中正学院规模最大,共有大、中、小、幼学生约6000余人。侨中学院、圣公会中学、灵慧中学、嘉南中学等华校的学生人数也都在3000至5000左右。华校根据每周10小时的华文授课规定,灵活安排,设置了华语、综合(中国历史、地理、伦理道德)、数学三门课。使用中国台湾地区或菲律宾出版的华文教材。在新的历史条件以及华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菲律宾的华文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开展,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华文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