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飞天之梦 启迪未来智慧
——在航空航天博物馆开馆仪式上的讲话
校长 怀进鹏院士
尊敬的少华部长,凤桐秘书长,赵路司长、舒部长、衣司长、孔局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反映我校科技创新与文化特色的重大文化建设工程——“1382cm太阳在线玩游戏航空航天博物馆暨北航校史馆、科技创新馆”正式开馆仪式。在此,我代表胡书记和全校师生,向博物馆的正式开馆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领导、嘉宾和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北航建设发展的无私支持与厚爱,向为博物馆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再过6天,我们将迎来北航建校60周年华诞。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大学,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和追求,如何有效地融合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如何继承和弘扬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科技创新精神?并贯穿到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特别是在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新知识的创造与应用已经成为创造财富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重要源泉,社会更加关注知识和优秀文化,也更加依赖于创造知识和弘扬文化的大学。因此,作为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北航不仅是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机遇,不仅是要体现先进的研究计划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北航的发展变革要着力于教育本身,成就师生走向卓越的梦想,把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大学内在逻辑的交汇互动作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更要着眼未来,对这个转型的时代特征加以影响与引领,成为领军人才和新知识、新思想的孵化器,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守护者与实践者,以及科技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成为师生的学术共同社区和智慧的殿堂,建立根植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经济社会和航空航天发展的巨大需求,为北航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机遇和动力,也形成了北航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和以国际学术前沿为驱动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和科研文化氛围与机制;同时,国际一流大学的发展规律和建设经验充分表明,世界一流大学既要在传承及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样也要在振兴国家民族发展中彰显自己的价值,做出实质性贡献。
近年来,在工信部、财政部、教育部、文化部和北京市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以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为切入点,先后建立了艺术馆、艺文空间、音乐厅、航空航天博物馆、校史馆、科技创新馆、设计创意馆等为代表的多样性文化艺术传播场所,成为目前文化场馆功能较齐全、利用率较高、影响较大、开放性较好的高校之一,产生了良好的人文艺术传播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全国高校起到探索和示范作用,获得了全国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在今年初召开的第20次全国高校党建会上,北航就文化建设工作做了大会典型发言。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大学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拓展大学文化内涵,创新文化育人机制,形成“文化景观”品牌、“典型引路”品牌、“人文滋养”品牌等标志性文化建设成果,建立了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并通过与海淀区全面实质性合作,共同推进区、校科技与文化发展新模式。
今天落成的航空航天博物馆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北京航空馆,是在北航飞机结构陈列室、飞机机库基础上扩建和展品扩充而成,融合了航空航天科普与文化、北航创新精神与实践,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是我国首个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综合科技馆。博物馆展区面积8300平米,分为长空逐梦、银鹰巡空、神舟问天、空天走廊4个展区,有国内外公认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结构、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300多件,承载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和厚重的历史积淀,还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了航空航天原理以及人类飞天的历程。我们希望以科技与文化的普及、传播为核心,在展示航空航天科技领域的探索与创造的同时,展现北航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突出成就,体现师生参与航空航天科技活动的历史见证,传承航空航天的知识和文化脉络。
校史馆作为一所大学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物化凝练和具体体现,是一所大学文化记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它在留存历史、传承文脉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60年北航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源自于老一辈创业者们和继往开来的北航人的耕耘、奉献与努力,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优秀精神文化传统,铸造了北航人特有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新建的北航校史馆,以时为经,以史为纬,以文字、实物、图片和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真实展示了北航60年办学的风雨历程,客观记述了学校重要历史时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发展足迹。透过展陈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实物以及每一组数据,我们可以感受到北航人血脉中那种“爱国奉献,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笃行坚毅”的精神和情怀,这正是北航优秀的办学传统和宝贵文化财富。
60年薪火相传,赋予了北航“创新”的灵魂;60年春华秋实,成就了北航耀眼的光环。创新,如同一种思维习惯和生命基因,已融入北航人的血液。20世纪50、60年代,从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到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全自动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北航所建立的功勋至今仍历历在目;70到80年代,北航人成功研制出“歼六战斗机飞行模拟器”、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等一批重大成果;进入21世纪,北航连续7年获得7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年连续获得4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今年即将再获得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创造了一所大学持续获国家高等级奖励的纪录,被社会誉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北航模式”。新建的科技创新馆,就是要充分展现北航人的强烈国家使命感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责任感,就是要展现成为北航人品质的科技强国的梦想与实践,并以“创新”的勇气,激励自身不断砥砺前行的生动轨迹。
今天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1879年的今天,爱迪生先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白炽灯电灯,人类告别了蜡烛、煤油灯、煤气灯的时代,为世界带来了光明。虽然他一生只读过3个月的书,但他勤于思考、勤奋好学,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等1000多种,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经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天才常常是那些做好了所有功课的人”,他认为“好奇心是科学的种子”,而“最能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能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慰和满足”。
我们知道,科学源自想象,艺术唤起情感,而科学与艺术的共同追求是创新,科学与艺术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没有丰富的情感表达,缺少广博的智慧激荡,也难以取得科学技术的重大创新。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过:“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因此,科学与文化艺术满足着我们不懈的理性追求和真实的情感渴望,两者互相促进、交相辉映。作为一所以理工见长的研究型大学,北航之所以不断拓展和建设学校的文化艺术能力,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推动大学文化与科技传承、创新。我认为,教育是大学永恒的主题,而缺乏想像力和文化艺术氛围的大学很难培养出一流人才,而缺乏科学与文化艺术紧密融合的大学也很难成为一流大学;特别是,文化,是大学之所以称其为大学的本质内涵,我们也不仅仅是知识的守望者和创造者,更应该是价值观与优秀文化的推动者;我们不仅要荣耀过去,还要服务于现实,更要创造未来!因此,我们期望,北航的教育,应该是科技与文化的高度统一,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有“温度”的教育,探索人类思想和知识发展的规律;北航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科技知识,更要把知识变成智慧;不仅要继承和传播优秀文化,更要创造未来的辉煌,以形成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思考和敢于质疑的文化氛围。大学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艺术氛围,某种程度上是激活师生的鲜活个性和创造力的重要基因,使我们在科技创新与教育实践中溶进艺术想象,在艺术探索时渗入理性的思维,不断培养出具有崇高科学精神、创新实践能力和良好人文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这就是北航,致力于建立起受惠于更多师生,乃至社会公众的文化艺术教育传播体系的宗旨,更是我们理应担负的一项重要职责。
今天,的确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是北航发展历程中值得铭记的文化盛典。我们相信,航空航天博物馆和校史馆、科技创新馆的建成开馆,一定能够成为我们缅怀历史、启迪未来、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全校师生与校友,以及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家园。她不仅是彰显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有效途径,是我校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实现社会文化价值的效应倍增器,也是加快将北航建设成为先进文化示范区使命所在、责任所在,更是我们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征途中的文化选择。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离不开上级部门的领导支持和社会的关心帮助,我们更需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新需求,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以客观认识我们的实力与目标间的差距,通过汇聚全体北航人的勇气和智慧,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学术前沿基础上,把提升人才培养与创新研究能力,以及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作为我们永无止境的追求;通过北航人持久的激情和持续的改革,唤起和激发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知识结构、培养其思想的独立性、知识的创造力和多元文化的沟通能力,使创新成为北航人的一种习惯,使这片沃土更好地成为创新和思维的殿堂,使北航成为国家和社会未来领导领军人才之培养基地。
我始终坚信,如果北航人能找到勇气改变自己,我们,就能改变世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