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综合新闻
新闻动态

【中国航空新闻网】高镇同:我的博物馆情结

发布时间:2013-05-16浏览次数:

(一)

从个人情感角度来讲,我对这个博物馆有着很深的感情。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老师我经常带领学生上现场课。所谓现场课就是老师面对飞机实物进行授课,是一种讲解、答疑、质疑、讨论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当时的条件非常简陋,这些飞机就放在机库或是陈列室里,有的停在停机坪上。但是由于能够与飞机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而老师也能够借由上现场课的机会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今后的进一步授课打基础。所以现场课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平台,师生的关系被这些飞机拉近了。

我至今还保存有一份1965年的学生现场课作业。48年前,这名学生上完现场课后,用15个小时完成了这份对发动机架所做的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的作业。我之所以这么精心保存,一方面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其可贵之处在于,当年一个大二的学生,能够写出这么好的技术报告,很不容易。

学生作业感言的其中一句是,通过现场课,他学会了独立思考。我感觉,通过灌输式、填鸭式的讲课,学生更多的是继承知识,而现场课这种方式则培养锻炼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独立应用的创新能力。北航这么多年来,将这一教学上的好方法传承了下来,现在每年大概有3000多名学生在博物馆里上现场课。

前年,在评选道德模范时,北京电视台曾经给我拍过一次录像,他们当时选中的场景就是放着很多飞机的停机坪。在电视台摄制组的同志们看来,停机坪是很好的背景。但实际上,那时这些飞机在外面风吹雨打,已经颇显陈旧。

航空航天博物馆建立以后,学校把这些老旧的飞机以及其他用于教学的教具全部放在馆里,拯救修复。修复完成后的飞机,与当年我上现场课的时候,以及前年给我录像的时候相比焕然一新,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

从文物价值角度看博物馆,也很值得说一说。这座博物馆里保存着一些二战期间的名机。其中最为珍贵的是绰号为黑寡妇black widow)的P-61战机。black widow,实际上是美洲的一种毒蜘蛛,后来被直译为黑寡妇。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飞机机头部分画着一个蜘蛛网,这是它的标志。

黑寡妇在中国、缅甸、印度都参加过作战,在反法西斯战争时与日军的对抗中,也曾经立过功。世界上现存的P-61战机是四架,实际上完整的只有两架。一架就是北航的P-61B型,另一架是P-61C型,在美国空军博物馆。北航这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大院校合并的时候带来的。

美国对中国这架飞机十分关注,曾经有人为黑寡妇写了一本传记,对所有现存的飞机都拍了照。但北航这架的机头在当时就已经看不清楚了,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这次新建的博物馆,把这些文物都保护起来,并使它们焕然一新,我感到特别惊喜。

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几年前,美国人想用一架F-14黑寡妇。我们给上级打了报告,还没等报告批下来,对方又来了,说用两架F-14换,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对方这么关注,说明这架飞机非同小可,所以我们后来就决定不换了。这是数年前的事情,现在F-14这个飞机还多得很,但是黑寡妇就只有两架,已经成为了文物。

博物馆里还有一架米格-15,它的来历也很有意思。

二战结束的时候,苏联人发现当时的德国航空设计部门存有一份图纸,是一架后掠式机翼飞机的图纸,设计图纸的是德国人博斯曼。

那会儿虽然也有高速战斗机,但是都是平直翼,而这个图纸是后掠式机翼,当时好多人认为这种设计只是用来观赏,没有实用价值。

但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的负责人按照图纸把这个飞机造出来了。造出来后,发现发动机要有足够大的推力,才能够和这个飞机匹配。当时英国和苏联是同盟国,英国便出面表态,自己来提供米格-15的发动机,所以米格-15最早期生产的批次使用了英国罗罗公司生产的尼恩发动机,发动机装上后飞得特别好,成为了当时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机,这也是世界第一架后掠式喷气战斗机。

1952年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苏联把米格-15给了志愿军。与此同时,德国投降时,博斯曼被美国俘虏了。他在美国又设计了一架飞机,跟这个飞机很相似,就是佩刀式F-86战斗机。这两架飞机从外形上看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佩刀式飞机平尾直接装在尾部,米格-15 的平尾装在直尾上。

同一个人设计的两架飞机在朝鲜战场上相遇了。驾驶米格-15的是中国有名的空中英雄张积慧,驾驶F-86的是美国的王牌驾驶员戴维斯。两架飞机从性能上看差不多,但格斗的结果是,米格-15F-86打掉了,对方机毁人亡,引起了美国的震惊:中国人用的都是土枪土炮,哪来的这么先进的飞机。他们不知道这架飞机是德国设计、苏联制造、英国的发动机、中国人驾驶。张积慧就因为击败了戴维斯,立了特等功。

这架飞机产于1952年以前,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还保存得非常完好;是几所院校合并的时候运来北航的。所以从文物价值的角度来讲,这座博物馆也非常有意义。

(三)

我们的博物馆不仅在中国独此一家,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馆藏的这些飞机在历史上都立下过赫赫战功,现在保存在博物馆内,既能作为文物得以保存,又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科普工具,意义重大。同时,这座博物馆也是高校和研究院所、制造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个纽带。这其中的展品,院校参与设计思想,生产由厂所完成,大家成果共享,共同书写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史。

现在唯一的遗憾就是,馆藏中的国产飞机这一部分还有所欠缺。我希望未来能够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独立自主生产的飞机搭配齐全,大家共同努力,把这座博物馆缔造成为一个中国航空工业历史的记录者,成为学生和公众了解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生动教材,那对于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而言,将是最完美的事。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