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2日,初夏的午后,从昨晚开始的一场中雨,使校园里泛起了一丝丝的凉意。北航校园的林荫道上,走来一群附小的孩子们:他们昂首挺胸,迈着整齐的步伐,沿着路边的人行道迈步前进。这是要去哪儿呢?很快,他们的身影,停在了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门前,博物馆韩国军馆长,已经热情地等在了门口。
待孩子们排队进入博物馆后,馆内响起了韩馆长浑厚的嗓音,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韩老师告诉孩子们,在我们国家,一共有7个航空航天类的博物馆,而位于北航校内的这一个博物馆,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航空航天博物馆,在这里,保存着很多有价值的飞机,同时它也是北航大学生、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基地。
面对着这群二年级的孩子们,韩老师首先提出,在今天参观完博物馆后,大家先转换一个观念,对于飞机两侧长长的机翼,再也不能叫做是“翅膀”了,它的名字就是“机翼”。
在韩馆长的带领下,孩子们从一个拆解开的战斗机开始。韩老师从老鹰由低速向高速飞行时翅膀的改变,告诉孩子们为什么军用飞机的机翼小、而且有后掠角;同时也指出,飞机的外形和它要实现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而扒掉飞机蒙皮后可以看到的飞机机翼和机身的骨架结构,则承受着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各种力;在空心的飞机机身中,要安装发动机、油箱、火炮等等;而起落架,就相当于是人的腿,支撑着整个飞机的重量,是飞机能够稳定、滑跑、减震、刹车的关键部件。在发动机展厅,面对飞机的心脏,韩老师告诉孩子们,这是几十吨的飞机能够腾空而起的关键,空气从发动机前面进来、压缩后进入燃烧室,喷入燃油后点火,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后部喷出来,可以为飞机提供向前的推力。
来到北京-1号前,韩馆长深情地对孩子们说,这是北航的师生,是你们的爷爷奶奶辈的北航人,在短短的100天内,自己设计制造的一架轻型旅客机,它从北京飞到了上海、南京。作为一架飞机,它主要由机身、机翼、发动机、起落架、机载设备等几部分组成。而在鹞式战斗机前,韩老师亲自示范,让孩子们看到了这架飞机的特殊性:它的喷气口在腰部,而且可以转动,能够向下喷气,也正因为此,它可以实现垂直起降的功能。
韩馆长一路走来,面对着一架架熟悉的飞机,娓娓道来,不仅为孩子们讲解知识,还穿插着提问和回答。你们看,它的机翼在机身的什么位置呢?为什么有的飞机机翼是向上翘起来的,有的则是向下的?飞机为什么是3个点着陆呢?在一个个问题中,孩子们对飞机从懵懂到略有所知、到兴趣盎然,一个个睁着大大的眼睛注视着韩老师。当然了,作为航空航天特色校北航附小的小学生,对飞机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也是令人赞叹的。孩子们不时举起小手,提出一个个看似幼稚、却反映出孩子们确实在观察和思考的问题。这个飞机为什么没有机翼呀?飞机里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呢?飞机里面都放什么东西呀?油箱被打掉了飞机是不是就坏了?飞机的重量是不是还要加上人的重量呀?等等等等。
一个半小时的参观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放学时间到了,虽然接孩子的家长们,有的已经到了附小的门口,而参观的孩子们还对那随处可见的一架架飞机恋恋不舍。看着他们那求知的大眼睛,我想这次参观活动,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航空的种子,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它就真的生根发芽了!
战斗机外形和结构
北京-1号
鹞式战斗机
求知的眼睛